- 积分
- 1809
- 阅读权限
- 120
- 注册时间
- 2013-8-30
- 最后登录
- 2021-3-1

8.海蟹
 
- 精华
- 141
- 威望
- 0 点
- 银滩元
- 6579 个
- 贡献值
- 5078 点
- 银滩币
- 30 个
- 时长
- 1933 小时
|
本帖最后由 半农 于 2021-2-20 18:25 编辑
四零后以上的老年人都应当记得,"日新月异"这个词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报端上出现的最为频繁。那个十年,在国家一穷二白的土地上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包括武汉长江大桥,三门峡水库在内的国家大批基础设施的建成,为日后国家的经济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,短短的十年里,我们不仅生产出了汽车,拖拉机甚至还生产出了电视机,带有中西建筑特点的北京十大建筑,似乎在告知世界,中国人来了!
然而,中国更加蔚然壮观的"日新月异"时代,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才真正开始。那时谁也不会想到,刚刚告别了粮票时代的国家,会发展得如此迅猛。1988年北京市旅游局建起了全国第一个民用BB机台站。在公交车上,腰间的BB机忽然响了起来,几乎全车的人都用惊奇的眼光看着我,"这是个啥东西?"。人人心里都充满了好奇。曾几何时,如此前卫的东西,刚刚华丽登场,还没有来得及普及就匆匆谢幕了。那些年,和BB机同等命运的还有,黑白电视机,录音机等等,这些人们刚刚疯狂抢购的时髦产品,在"日新月异"的大潮中,也只有昙花一现的命运。人们被眼前这一股脑的进入生活的新鲜玩意惊呆了,有些找不到北了,直到手机的出现。
手机的无线传输功能,彻底改变了传统生活模式,将人们的社会生活带上了一个崭新的平台。
如今,逢年过节,在手机上搜出几个满意的图片,或者动漫视频,一个群发,便可在瞬间把祝福送抵所有的亲朋好友,哥们弟兄手中。我们已经生活在一个前人做梦也想不到的时代空间里了。
三十晚上我想起了曾经的贺年片
贺年片在我国应当有上千年的历史。我第一次接触贺年片还是上个世纪的五十年代。1957年我上小学四年级,住校。学校新年不放假,春节放假。那年年底的最后一天,晚上会餐后,学校组织了一场规模很大的游艺活动。还准备了许多奖品,活动开始不久,班里就有同学开始显呗自己得到的奖品了,有玩具,铅笔盒什么的。一圈下来,我什么也没有得到,觉得自己很笨。我再次走进了"猜谜厅"想碰碰运气。一条谜语进入了我的眼帘。"铁丝抬石头……打一省名"。"铁丝怎么能抬石头呢?一抬不就弯了吗?""啊!是台湾"。我领到了一张贺年片,那是张制作非常精美的贺年片,紫色栽绒的,比起班里同学之间互送的那些纸片高级了一大块,有同学想拿玩具和我换,我没有舍得。我将那张贺年片夹在书里,珍藏起来。到了第二年,这类贺年片已经满大街都是了,第三年这种落伍款式的贺年片,已经没有人再卖了。
我收到的最后一张贺年片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,是洛阳旅游局的一个朋友寄来的,那是张音乐贺年片,折页打开后,一位漂亮的白雪公主伴随着一段美妙的音乐站立起来。
之后就再没有见过贺年片了。
|
|